产品升级!华大基因21-羟化酶缺乏症检测精准识别致病基因
2022-10-10
临床进行遗传病诊断时,经常会遇到“假基因”的困扰,例如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——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,其经典型21-羟化酶缺乏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(Adrenal hyperplasia, congenital, due to 21-hydroxylase deficiency,CAH)的临床诊断最主要干扰项就是致病基因CYP21A2的假基因CYP21A1P。
为提高21-羟化酶缺乏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断率,更好服务临床医生和患者,华大基因对检测产品进行了优化升级,整合Sanger测通、MLPA检测和高通量测序三种检测方法,不仅可以针对CYP21A2基因上10个外显子区域的点突变进行检测,还可以通过三个不同方法学的交叉对比确认点突变的真实性,同时有效检出拷贝数变异以及基因微转换的情况。
这样可以更清晰地还原CAH致病变异的真实情况,助力临床精准诊断。
同时,华大基因对羊水样本进行了测试,测试数据和结果都保持良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。为保证产前样本不受母源DNA污染,专门设置了针对产前、内置母源污染的STR检测,即胎儿及母血样本送检后先行STR检测确认无母源污染后,再对CYP21A2进行升级后的多方法学联合检测,最大限度的满足临床产前样本的需求。
什么是假基因
假基因 (Pseudogenes,Pseudo-意为“假”)是一类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。假基因的序列通常与对应的真基因很相似,但至少是丧失了一部分功能,如基因不表达或编码的蛋白质没有功能。
这一名词是由Jacq等人于1977年最早提出的。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们认为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垃圾DNA,唯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假基因拥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,一部分假基因在某些疾病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简单的理解就是,真基因=编码功能蛋白的基因;假基因=不编码功能蛋白的基因。由于假基因序列与真基因高度相似 (或者部分区段高度相似) ,因此也可以称其为真基因的同源序列。
目前已有一些假基因形成的学说:左图表示基因转录翻译生成蛋白质的过程,右上图为假基因形成的传统学说——在基因复制后,其中的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而成为了假基因。而新学说 (右下图) 则认为,假基因可能是由真基因转录生成的RNA通过逆转录进一步整合到DNA上形成的。
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(SMA) 的致病基因SMN1就存在一个假基因SMN2,两者序列同源性>99.9%,仅有5个碱基存在差异。虽然SMN2编码的蛋白功能存在缺陷,但对于罹患SMA的患者而言,其体内SMN2基因的拷贝数越多,临床症状可能就越轻。这可以看做是假基因也并非完全无用的垃圾基因的经典案例。
为何假基因CYP21A1P会成为临床精准诊断CAH的干扰项
21-羟化酶缺乏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最先发现、研究最多、最常见的CAH (约占 95%),是由于CYP21A2基因缺陷引发21-羟化酶失活所导致的。CYP21A2基因与无活性假基因CYP21A1P均由10个外显子组成,且外显子的DNA同一性为98%,内含子的DNA同一性为96%,两者高度同源。而这样的特性,也为21-羟化酶缺乏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精确诊断带来了困难。
在针对CYP21A2基因的检测策略中,以往采用长PCR扩增真基因区域,再进一步检测其中点突变或大片段缺失的方法;抑或采用MLPA技术对该基因大片段缺失及特定位点进行检测。
但以上的检测策略在面对CYP21A2基因真假基因转换时均存在检测局限性,报告结果也可能因假基因或CNV影响而引起临床精准诊断的困扰。
以下为临床案例:
CYP21A2基因检测报告 (Sanger+qPCR)
临床送检CYP21A2基因 (Sanger+qPCR) 检测报告 (图1),其中Sanger共检出6个致病位点: c.293-13 (IN2)、c.[710T>A;713T>A;719T>A] (EX6)、c.844 (EX6)、c.923 (EX7)、c.955 (EX8)、c.1069 (EX8);qPCR未检出3号外显子缺失或重复。
临床医生对报告结果表示困惑: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致病变异位点报出?他们是否构成复合杂合?是该患者的家族积累了这些致病变异位点,还是检测到假基因?为分辨真假基因,华大基因通过对样本进行Sanger+MLPA+高通量测序三种方法学联合检测,结果如下:
图片 ①号位点原报告与MLPA结果对照示意
1、MLPA对照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结果显示,真基因存在c.293-13C>G (Ex2) 杂合位点,即下图中红框①号位点为真;
图片②号位点原报告与MLPA结果对照示意
图片③号位点原报告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对照示意
2、MLPA、NGS检测结果对照Sanger测序结果表明,真基因中②号及③号所在的6-8号外显子区域存在一个杂合缺失;
基因转换示意图
3、②号及③号共5个突变位点与EX6-8杂合缺失的矛盾释疑:CYP21A2基因存在真假基因微转换 (Partial conversion) 的情形。
根据GeneReviews介绍:CYP21A2基因和CYP21A1P假基因的高度同源,常导致基因转换的发生;即功能性CYP21A2的片段被从CYP21A1P假基因复制的片段所取代。转换后的CYP21A2片段具有假基因的典型序列变体,这些变体多数是致病性,并且使正常的CYP21A2表达和/或正常蛋白质的翻译失活。
综上所述,推测该案例发生了真假基因6-8号外显子的微转换,导致对真基因进行长PCR扩增时,因微转换被插入的假基因区段也被一起扩增出来,故最终出现Sanger测序结果报出5个杂合位点的情形。结合Sanger、MLPA和NGS检测结果,该报告结果纠正为:c.293-13C>G het、Ex6-8微转换 (Partial conversion)。
从这个临床案例不难看出,无论使用单独的Sanger测通方法还是MLPA检测,都难以还原该样本中致病变异的真实情况,而检出位点也容易引起临床疑惑无法进行正确解读。
而采用Sanger+MLPA+高通量测序三种方法学的联合检测,则可让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相互印证和弥补。相比较于单纯的Sanger测通+qPCR,位点检出的准确率更高且可以更好地推断受检者变异的真实情况。
即使该基因存在真假基因微转换的情形,多种方法学结合检测也可以去伪存真,抽丝剥茧推断出真实的变异情形,从而避免报出困扰临床的位点。
参考文献:
[1] Vanin EF. Processed pseudogenes: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.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. 1985, 19: 253–72. PMID 3909943. doi:10.1146/annurev.ge.19.120185.001345
[2] Max EE. Plagiarized Errors and Molecular Genetics. Creation Evolution Journal. 1986, 6 (3): 34–46
推荐阅读